一区与二区精品在线,欧美日韩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,国产精品一级三级,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网

<dl id="yti55"></dl>
    <delect id="yti55"></delect>

    <cite id="yti55"></cite>
    1. <ul id="yti55"></ul>
      新聞中心

      鹿邑:8旬老人研究小麥育種22年 人稱麥地里的“袁隆平”

      您當前的位置 :中華龍都網(wǎng)  >> 新聞中心     來源:中華龍都網(wǎng) 2018-05-16 18:19:47 
      分享到

      中華龍都網(wǎng)訊(周口報業(yè)全媒體記者 李瑞才 通訊員 胡洪濤)5月15日下午,記者慕名走進鹿邑縣谷陽辦事處前羅樓村,見到了一位癡心研究優(yōu)良品種22年、小麥育種“專家”、人稱麥地里的“袁隆平”的耄耋老人——羅友邦,在村西頭他的3畝多試驗田里,200多個小麥良種競相成熟、豐收在望。

      今年已過80歲的羅友邦退休前是鹿邑縣科委主任、高級農(nóng)藝師,退休后繼續(xù)發(fā)揮余熱,癡心研究優(yōu)良品種,為家鄉(xiāng)的小麥育種與管理做著積極貢獻。和他一起并肩“作戰(zhàn)”的還有他的老伴張素真,只有初中文化的張素真是個地道的農(nóng)民,一開始啥都不懂、還總是幫倒忙,但羅友邦總是耐心地教妻子怎樣授粉,怎樣做天氣記錄,慢慢地,她也成了農(nóng)業(yè)專家,成為羅友邦的得力助手。

      “兩口子真能干,每年趴在地里8個多月,整天在地里觀察小麥,記錄小麥的變化,小麥就像是他倆的孩子,精貴著呢!”村民羅永田感慨地說。據(jù)介紹,從每年10月份小麥播種開始,羅友邦和老伴從天明到天黑,都會堅守在育種田里,整地、施肥、澆水,然后設(shè)計穗行圃,排列種植區(qū)。老伴拉耬,他扶耬,把200多個小麥新品系,按照編號順序,一粒粒點播在穗行圃里,開始觀察記載種子發(fā)芽、出土到返青、出穗、授粉、落黃、成熟的種種表現(xiàn)和防蟲抗災(zāi)能力。

      在羅友邦隨身帶著的記錄本上,詳細地記錄著風雪雨霜、溫度、濕度等氣象對小麥生育的影響。記者在羅友邦家里看到,厚厚一摞子的記錄本整齊地擺在書柜里,記錄著老兩口20多年為育種灑下的辛勤汗水。羅友邦的大兒子羅向陽說:“爸爸每年的退休金都用到小麥育種上了,每年爸媽的生日基本上也都是在麥田里度過的,有時候真讓我這當孩子的羞愧,不過父母高興去做這件事,看到他們心情好、精神愉悅,只要身體允許,我會全力支持他們走下去……” 

      經(jīng)過20多年的科學實驗攻關(guān),蒼天不負有心人,老兩口雜交育出的鹿科11號、12號兩個小麥新品系,多次參加省市區(qū)域試驗種植,產(chǎn)量均名列前三名。經(jīng)鹿邑、亳州兩地萬畝實驗種植,無論災(zāi)年、豐年,平均畝產(chǎn)1400斤,最高突破1500斤,其豐產(chǎn)性能、抗災(zāi)表現(xiàn)受到種植戶的青睞。

      “鹿邑是全國小麥主產(chǎn)大縣,良種對豐收起著至關(guān)重要的作用,我要力爭培育出1000公斤的小麥良種,讓更多的農(nóng)民朋友受益。”羅友邦告訴記者,今年5月14日傍晚,中國農(nóng)科院全國小麥專家閆永斌帶領(lǐng)全國13位小麥專家來到羅友邦的試驗田并稱贊他的小麥良種真的了不起,在今年受倒春寒影響還能達到每畝49萬穗、單穗40粒籽……

      [ 責任編輯:李欣 ]

      掃碼二維碼關(guān)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